個人簡介
楊森(1884年2月20日-1977年5月15日)舊名淑澤、伯堅,字子惠,四川省順慶府廣安州龍台寺(在今廣安市廣安區)人。國民革命軍將領,川軍高級將領。楊森早年有志於學問,入順慶府聯合中學堂學習。後來轉而從軍,1904年(光緒三十年)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。在校期間,1906年(光緒三十二年)加入中國同盟會。1908年(光緒三十四年)自速成學堂畢業,加入四川的新軍第十七鎮(朱慶瀾任該鎮統制)。1911中華民國成立後,楊森成為川軍。二次革命之際,初屬革命派,後被滇軍黃毓成部俘虜,乃加入滇軍。1915年(民國四年)12月,護國戰爭爆發,楊森作為蔡鍔手下第二梯團趙又新的隨從回到了四川。此後,楊森仍屬滇軍。1920年(民國九年)3月,為響應「川人治川」的口號,楊森發表脫離滇軍宣言,從而復歸川軍。此後,他積極參與掃蕩四川境內的滇軍。1921年(民國十年)2月,楊森升任川軍第二軍軍長,駐紮重慶。後來,楊森和川軍的劉湘合力擊敗南方政府派的熊克武。1923年(民國十二年)8月,吳佩孚任命楊森為中央陸軍第十六師師長。9月晉升陸軍中將。1924年(民國十三年)3月,升為陸軍上將,5月任命為四川督理。楊森率部駐紮成都,成為川軍內最大的勢力。然而,劉湘和其他川軍指揮官對楊森的反感與日俱增。1925年(民國十四年)7月,楊森在吳佩孚的支援下開始了四川統一之戰。劉湘和其他川軍指揮官則結成反楊聯盟,同黔軍袁祖銘共同攻撃楊森。8月,楊森慘敗,退出四川,一度依賴吳佩孚。但隨後,劉湘同袁祖銘發生對立,楊森和劉湘重新修好,楊森重歸四川,和劉湘共同將袁祖銘逐出四川。1926年(民國十五年)5月,吳佩孚任命楊森為四川省長。9月萬縣慘案中,楊森同英國軍隊交戰。1926年10月,隨著中國國民黨勢力擴張,楊森宣布加入國民革命軍,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。但是,1928年1月,楊森因庇護吳佩孚而被問罪免職。即便如此,楊森仍忠於國民政府。1936年2月,楊森升為陸軍中將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楊森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軍團長,在上海方面展開軍事活動。1938年1月,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。1939年10月,兼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。抗日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1月,楊森被任命為貴州省政府主席。1947年7月19日,國民政府派楊森為貴州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;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,立法院立法委員:8385-8386。1948年(民國三十七年)7月,轉任重慶市政府市長。1949年6月,兼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。12月7日,重慶衛戍總司令部著即撤銷;派楊森為西南軍政副長官並兼代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。同年12月,中國西南部的國軍潰敗,楊森逃往台灣。此後,楊森歷任總統府國策顧問、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、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。1966年8月15日,楊森登上玉山。1971年重陽節,楊森再度登上玉山:140。1977年5月15日,楊森在台北病逝。享耆壽94歲(滿93歲)。楊森兄長是辛亥革命先烈,臨終託孤女於楊森。是為楊漢秀。楊森一生有原配妻子1人、續弦妻1人、妾11人,兒子21個,女兒22個。唐朝至五代十國附:成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附: 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主任附:貴州省政府建設廳省會市政工程處處長大漢貴州軍政府行政總理附:開武將軍 → 臨武將軍附:貴州全省清鄉司令部總司令
影視作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