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淑-人物近照

文淑文淑

生日
職業
演員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及網路公開資訊,如有錯誤請使用回報功能

觀看最新影視作品

個人簡介

文鴦(238年-291年4月23日),字次騫,本名文俶,鴦是小名,沛國譙縣人,魏末晉初名將,歷仕魏、吳、晉勢力。初時隨父文欽反叛司馬氏當權下的魏國,後兵敗與父和弟投奔東吳。文欽在諸葛誕叛亂中,與諸葛誕意見分歧而被殺,文鴦因而投降返回魏。晉時期大破鮮卑、羯有功,291年被東安王司馬繇誣害,在八王之亂中被夷滅三族。文鴦是魏國揚州刺史、前將軍文欽次子。文欽驍勇善戰,又因為與曹魏一族同鄉,特別得到當時得勢的大將軍曹爽的厚愛,文欽恃著曹爽的權勢,行為倨傲。曹爽政權被司馬懿擊垮(249年)之後,文欽、毌丘儉、名士夏侯玄、李豐等頓時失去靠山。255年正月,文欽與鎮東將軍毌丘儉修改太后詔書,在西門結盟。各派子四人到吳國為人質請求援助,2月集結6萬人在淮河西進討伐司馬師。司馬師屯汝陽,讓鄧艾率領泰山諸軍到樂嘉城(今河南項城縣)示弱,引誘文欽攻擊鄧艾。文欽此時進攻鄧艾,司馬師潛行率軍輕鬆來到樂嘉,文欽與司馬師相遇。文鴦時年十八,勇冠三軍,告訴父親:「趁敵人還未站穩腳步,登城擂鼓助威,這樣可打敗敵軍。」文欽允可後,文鴦擂鼓助威三次,但文欽不能打敗敵軍,文鴦撤退,與父親一起向東而退。司馬師對眾將說:「文欽逃跑了。」下令發精銳追擊。眾將皆說:「文欽是久經將領,文鴦少有銳氣,引軍入城未有失利,必不會逃跑。」司馬師說:「一鼓作氣再而衰退,三而竭力。文鴦三次擊鼓,文欽不能敵,其氣勢已盡,不逃跑還要等待嗎?」文欽將逃跑,文鴦說:「不先折返折其氣勢,我們不能撤退。」與驍騎十餘衝鋒陷入敵陣,所向披靡,遂即引軍而去。(司馬師眼有瘤,派醫生割眼睛上的瘤。有人勸他不宜遠行,請太尉司馬孚(司馬師之叔)代替。司馬師因這是重要一戰,決定抱病出征。文鴦反攻陷陣,司馬師大驚,帶傷的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,疼痛難當;但司馬師恐怕亂軍心,只好咬被頭而忍,被子皆咬爛,司馬師回國後逝世。)司馬師派司馬璉率八千精銳騎兵追擊,樂綝率領步兵繼後。追至沙陽頻陷文欽敵陣,在箭矢之下,文欽擋著盾牌逃跑,與文鴦逃奔到吳國。毌丘儉兵敗壽春後,文鴦隨文欽投降東吳。257年四月,魏國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司馬昭,吳國命令文欽父子及全端、唐咨等人入壽春支援。258年正月,壽春戰況十分不理想,諸葛誕和文欽本有不合,因為共同反司馬氏政權下的魏國而聯合在一起,但隨後發生意見分歧,諸葛誕遂即殺了文欽。文鴦和文虎領兵在小城中,聽到父親死訊,率軍趕往壽春城。但眾將士不肯服從,二人只好逃出城池,投奔司馬昭。文鴦、文虎投降後,軍吏請求誅殺兄弟二人,司馬昭說:「文欽罪大惡極,他的兒子當然該殺。只是他兄弟二人是無路可去,才投向我軍;況且城池未破,殺了他們,反而會使守軍害怕而奮戰不肯出降。」於是,司馬昭赦免二人死罪,又表薦文鴦、文虎作將軍,賜爵關內侯,並讓二人率領數百騎兵巡城,對城中守軍大喊:「文欽的兒子都不被殺,其他人有什麼好怕的!」城內因此士氣渙散,不久,壽春城便被攻陷,據說二人生吃諸葛誕的肝臟。城破後,司馬昭讓文鴦兄弟殮葬文欽,並佩給二人車牛。晉朝建立之後,277年,文鴦遷為晉國平虜護軍,都督涼、秦、雍三州軍力助扶風王司馬駿擊破鮮卑族禿髮樹機能,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,名聞天下。289年,文鴦被任命為東夷校尉、假節。正要上任,向晉帝司馬炎告辭,司馬炎見了文鴦不喜歡,又顧忌其在西戎的威名,竟用四望車的名義來罷免之。但司馬炎卒即復任東夷校尉。291年,外戚楊駿勢力垮台,受牽連處死的有三千多人。諸葛誕的外孫,東安王司馬繇恨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,致使諸葛誕敗亡而被屠滅三族,於是誣告文鴦與楊駿共同謀反,結果文鴦被夷滅三族。另有一兄未詳。小說中,本名文淑,小字阿鴦。在毌丘儉起兵反亂之際,以反亂軍的一員猛將之姿登場。演義內文記載文鴦時年十八,身長八尺,全裝慣甲,腰懸鋼鞭,綽槍上馬,遙望魏寨而進,足匹張飛(毛本改為趙雲)當年之勇。詩贊:文欽要軍回壽春(今安徽壽縣),文鴦卻挫司馬師軍士氣,便與驍騎十餘人一同殺入敵軍陣中,所向披靡,然後才引兵離去。接著司馬師追兵來到,文鴦單槍匹馬衝入數千騎兵陣中,轉眼間便殺傷百餘人,進出六七次,追騎不敢逼近。再次登場已是諸葛誕作亂之時,基本與史實相同,不同的是司馬昭納降的部分改成鍾會勸告才納的。

影視作品

資料回報
感謝您的回報,神搜探員將近快審核並修正資訊。
您目前所在的頁面 - 演職人員文淑
回報屬性
問題描述
Copyright © 2023 TNL Mediage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