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簡介
羅冠蘭(Lo Koon Lan,1956年9月28日-),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副教授,主要從事教育工作及舞台劇創作,戲劇研究範圍包括寫實主義及荒誕劇,亦為電影及電視演員。前香港話劇團首席演員,曾參與及演出超過一百部舞台劇,均擔演主要角色。羅氏致力推動戲劇治療,主張戲劇除了藝術創作、娛樂外,有其社會功能。曾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大學主持自我尋找(Self-discovery)工作坊。1994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。羅冠蘭是香港演藝界學院派的代表人物。1972年畢業於聖公會諸聖中學,後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(今香港浸會大學)歷史系、英國倫敦密德薩斯大學(Middlesex University)東西方戲劇研究碩士,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戲劇研究學士後文憑,並修畢羅富國教育學院(歷史及地理系)證書課程,以及英國倫敦珊薩密學院(Sesame Institute, UK)「行為及戲劇治療」證書課程。羅冠蘭一向致力於戲劇表演的教育工作,曾經為香港大學、香港浸會大學、香港城市大學等設計和主持戲劇創作及「自我尋找」訓練課程,曾為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導師及顧問,以及多間電影公司之演員訓練班導師,「中國星」電影公司演員訓練班校長,並曾於香港科技大學任教「Creative Process」 課程。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副教授,「冠作坊」(Koon Workshop)董事及課程設計導師。羅冠蘭於香港浸會學院歷史學系畢業後,曾在多間大學出席研究課程。1982年加入香港話劇團,後晉升為首席演員,亦多次獲得舞台劇演員獎。 她曾參演舞台劇超過100套,演出超過2,000多場次,亦多次被邀請於中國內地及海外如美加、新加坡、台灣等地演出舞台劇。曾於美國紐約The Circle Repertory實驗室學習,期間參演由奧斯卡影帝威廉赫特(William Hurt)導演之舞台劇《如此姊妹》(Those Inconvenient Sisters)。其他演出主要擔演主角,如:《心靈病房》教授Vivian Bearing、《海鷗》之妮娜、《三姊妹》之瑪莎、《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》之繼女、莎劇《奧賽羅》(Othello)之Desdemona、《無事生非》之Beatrice、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之茱麗葉、《安提崗妮》之安提崗妮、《聖女貞德》之貞德、《女店主》之女店主米蘭多琳娜、《北京人》之曾思懿、《雷雨》之繁漪及《我和春天有個約會》之金露露等等。及後,舞台劇《我和春天有個約會》被拍成同名電影,其演出的角色金露露獲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。1990年代開始業餘參與拍攝電影及電視,亦多次被提名香港電影金像奬及提名台灣金馬獎。1994年起在無綫演出了多部劇集,演技都獲得肯定,在《烈火雄心》飾演群姐,《天子尋龍》中飾演武則天、《學警雄心》中的陳燕蘭、《阿旺新傳》中的何麗莎、《秀才愛上兵》的女俠游玉蘭等都較為人熟知。2016年拍攝電影《寵我》,飾演媽咪一角,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及影展肯定,並為羅氏帶來十個最佳女主角及一個最佳女配角等獎項。
影視作品
